当前位置:孤飞燕>历史军事>舍弟诸葛亮> 第334章 曹贼要战,那便战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34章 曹贼要战,那便战(1 / 2)

建安七年,同样是五月下旬的一天。

江夏郡,武昌县,车骑将军府。

袁谭在临淄城内召集群僚、商议对三弟的作战方略的同时。

武昌这边,刘备和诸葛亮等主要幕僚,同样在筹划如何应对曹操和袁尚的议和。推演袁尚名义上归顺朝廷后,会对天下大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。

当然,刘备距离北方比袁谭更远一些,所以他的消息也比袁谭更不灵通一些。

袁谭在拿到三弟伏辩奏表的时候,刘备还没拿到,他只是笼统地知道袁尚服软了。

好在这也无伤大雅,刘备本来就不关心袁尚的伏辩文书里有没有辱及袁绍的身后名。

这个问题只有袁谭关心,也只有袁谭有立场去关心,其他人关心都属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。

……

“袁尚最终还是对曹操服软了,而且和谈得这么彻底。不知本初公地下有知,会如何看待他这个儿子!真是……豚犬儿耳!”

刘备在最初的小小震撼后,忍不住私下辱骂了两句。

他是说不出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之类的话的,所以也就只能点评袁尚一句“豚犬儿”。

感慨完之后,刘备就慎重地向诸葛亮和庞统问计,看看去年定下的对曹方略,有没有必要根据新形势微调:

“我军原本指望靠子义、子敬、仲达他们,在琅琊和东莱支援袁谭,与曹贼相争,控制战争的规模和烈度。如今曹操北线停战了,袁尚的人口土地虽然不能为曹操所用,但也暂时解除了曹操北顾之忧,他会不会加大南侵力度?”

面对刘备的这个问题,诸葛亮和庞统自然是异口同声,想都不用想:“这一点主公尽管放心,曹操有可能会因为北线停战而南侵,但绝对会控制规模和烈度,找借口不让双方打到不死不休的境地。

因为曹操很清楚,真要是和我军旷日持久,不死不休,导致他军力虚弱到跟袁谭相似时,袁尚绝对会重新背叛他的。到时候,二袁谁能在对曹作战中建立大功,谁就能从反目成仇的兄弟处拉回一些先父遗留下的文武效忠,谁就能证明自己才是袁绍最合格的继承者。

这种情况下,哪怕袁尚和袁谭想要内斗,也会被内部的阻力反对,因为他们毕竟都姓袁,在袁家故吏眼中,谁能实现本初公的遗愿才是最重要的,如果二袁中任何一人在这個问题上不但不出力还扯后腿,就会丧尽人望,被属下唾弃。”

刘备听了诸葛亮庞统都意见一致,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停了。

也就是说,曹操可能会因为北线停战而南侵,但南侵的烈度,一定会控制在“确保自己留在北方的兵力,至少比袁谭强”,这个临界线不能突破,否则有可能出意外,因小失大彻底崩盘。

曹操毕竟还是地处中原、四面诸侯环伺的状态,他收服的人看似恭顺,其实哪个都有可能在他情况不对时跳出来咬他一口,曹操绝对不敢下重注赌。

诸葛亮见主公接受了这个推定,便顺着思路往下侃侃而谈,继续推演:“依我看,曹贼纵然南下用兵,也多半是为了一箭双雕。

一来是试试我们的实力强弱,毕竟我军过去五六年都没直接跟曹军交手,主公上次和曹操正面交战,还是陶公领徐州之时。曹操也会想试试南方是否易平,是否有弱敌可趁。

二来么,曹操肯定也是想消除袁尚的后顾之忧,让袁尚放胆打袁谭。在曹操看来,他和我军开战后,袁尚就不会担心曹军出尔反尔了,曹军没这个剩余兵力重新全面进攻河北。

而我军被曹军拖住,也肯定无法救援袁谭,这对袁尚而言简直就是全力进攻袁谭的天赐良机。只怕今年的形势,会演变成我们和曹军有限地捉对厮杀,而二袁也会捉对厮杀。”

诸葛亮并不知道,他这么短短几句话,就把郭嘉为曹操谋划的思路给推理出来了。

这种事情,只能说智者所见略同了,看到对方的动作,基本上能猜出其意图。

刘备听说之后,叹了口气:“我军这几年虽然发展迅猛,但根基毕竟不如曹操,与曹操正面对决,终究还是曹强我弱,想要完胜怕是很难。

显思袁谭那边,在河间四郡归于袁尚后,怕是也难以顶住其攻势,我们是否该劝说显思在北线持重死守,拖延待变呢?”

对于这个问题,庞统点头,觉得刘备所言很有道理,应该争取这样的局面。以免曹刘交战时,袁谭被削弱太多。

但诸葛亮却面露难色地叹了口气,摇摇头:“能够这样,固然是最好。但我估计显思不会立刻听我们的。我跟他接触过数月,当年出使袁绍时,我对他观察很是细致。

显思一直自负是袁公长子,应该继承家业,而且对于袁家长房的号召力,有一种莫名的自信。此番袁尚子言父过,显思肯定会揪住这一点不放,自觉凭着他对袁公的孝名,肯定能感召到袁家故吏弃暗投明。不让他赌这一把,他是不会甘心的。

请主公试想,去年我们试探显思会依附我们到何种程度,当时就劝说显思表子义为东莱太守。但最终他也只是把东莱郡半数以上的县逐步交给我军治理、驻防。可见他还未彻底下定决心依附我们,又觉得当时袁公尚且在世,随便割让袁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