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孤飞燕>历史军事>魏逆> 第80章 临风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0章 临风(1 / 3)

第80章 临风

晴日暖风生麦气,绿阴幽草胜花时。

初夏四月末的淮南寿山,郁郁苍苍,清风阵阵。

一缕缕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,在地上映出一片斑驳,令随地生长的野草也变得妖娆了起来,随风尽情招摇着生机盎然。

半山缓坡上,曹纂在盘膝坐在一块裸露在外的山石上,任凭清风拨弄发丝。

手中还拎着个小酒囊,有一口没一口的抿着,目光有些迷离的俯瞰着蜿蜒东去的淮水与依水而落的军营。也不知道素来无所忧虑的他,为何陡然有了这种独坐临风的深沉。

来淮南月余时日的他,已然被晒黑了许多,也消瘦了些。

因为他的日子过得很充实。

赤膊扛着条石修筑堤岸,跣足与士家一并引水入沟渠,挥舞斧斤伐木取材,还有站在摇摇晃晃的小舟上撒网捞鱼等等,这些都是他在三月时的日常。

也是一种从来都没有过的体验。

用夏侯惠的说法,他这是真正融入了行伍生活、当了一回得军心的将军。

还文绉绉的来了句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”,声称熬过这样经历的他日后必成大器、国之干城。

但曹纂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想当得人心的将军。

不是耐不住“劳其筋骨”,而是扛不住“饿其体肤”。

长得雄壮、力可举千钧的他,食量本就特别大。

但军中一日两餐且是半点荤腥都无的伙食,令他每日有一半的时间都觉得腹中空空如也,就连从洛阳带过来很是合身的衣裳如今变得都有些松垮了。

只不过,进入四月初时,他就不再消瘦下去了。

因为夏侯惠给了他个职责,每每三日的晌午过后,他便策马归寿春城内向李长史禀报新军的现、了解庙堂信息与淮南最新军情,或者是讨要物资等。

对此,他风雨无阻。

理由是夏侯惠在一次与他闲谈的时候,还感慨着新军百废待兴、生活艰辛云云,然后就“无心”的提了一嘴,说什么日后他用度不缺了就在城内置一小宅,以备偶尔呼朋唤友饮宴为乐放松一下。

颇有家资的曹纂听了,立即就付诸以行了。

每一次回城公干都会让一扈从先行归小宅备下酒肉,让他得以饱餐了再回来。

但他一点都不觉得夏侯惠善解人意。

这个竖夫,竟是垂涎他的钱财,时常借着各种由头让他出资!

比如给屯田客的家小延请医者与启蒙先生。

从豫州民屯招募而来的屯田客,因为已然画入民籍的关系被安置在淮水北岸、聚邑落而居。如此,他们的家小自然也无法与仍归属屯田制士家的家小一般,享受到新军军医的诊治以及夏侯惠出资招来的先生授学等好处。

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;一军之中,不可厚此薄彼也。

夏侯惠是这么说的。

然后,待夏初四月那些屯田客安顿好家小、忙碌春耕完毕前来淮水南岸入营为卒后,就建议由他来出资请医者与先生

横竖不过是一些资财,他并不在意,随口就允了。

但是,为什么,夏侯惠请的授学先生只是三日一授字书、十日一授《孝经》;而让他请的先生则是每日上午启蒙、三日一授《孝经》《论语》以及《礼记》呢?

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授学了!

所请的二位先生都是可以讲解经义的士人,且请一人的费用就得三百石。

而夏侯惠所请的三位先生呢?

只是识文断字之人而已,费用合计才两百石.

不是说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吗?

为何夏侯惠这个竖夫在他的身上就不“均”了呢?

不过,这个事情曹纂抱怨了几声,也就揭过了。

因为那些刚刚来军营正式成为兵卒的屯田客,每每见到他的时候,都会十分恭敬的行礼。

不是碍于身份有别的行礼,而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爱。

这种敬爱,曹纂从来没有感受到过。

他觉得很新奇也颇为受用。

故而,也不想与待他“不均”的夏侯惠计较了。

另一件让曹纂大费钱财的事,则是给士家的屯田造翻车(龙骨车)。

在前朝灵帝时期,常侍毕岚便已然造出了取河水洒路的翻车渴乌,只是那时并没有流入民间为农桑裨益;一直待到魏武曹操一并北方了,翻车才逐渐开始出现在阡陌中。如扶风人马钧还改进了一番,让翻车变得轻巧又便于操作,就连稚童都能操控连续提水。

只不过,淮南如今并没有翻车的踪迹。

一来,是黎庶寡少而田地富余。

黎庶皆挑选在灌溉便利之处开辟田亩耕耘,自然也没有设翻车的必要。

另一,则是早年的淮南饱受战火摧残,如今又作为魏吴战事的前线,官府根本不会将心思用在农桑之上。

而今,夏侯惠打算兴修翻车了。

用他的话来说,乃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

士家的壮丁需要演武,务农桑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,田亩的出产也会对应减少。

为了尽可能的增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